文殊铜殿的左侧,一路拾阶而上,会看到右边石壁上,刻有当代书法名家石开先生题写的 《寒山道》,石径曲斜,枫林上空白云悠悠,无有车马的喧闹。起名字来源于寒山子的《诗三百三首 其三 》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诗僧寒山子
你一定读过张继流传千古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个以桦皮为冠放浪形骸的诗僧寒山子,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日本等地, 横空成为 “心灵革命” 的鼻祖,及人们狂热着迷与崇拜的偶像。他飘逸不羁的性格,超越了李白杜甫,与十三世纪古波斯的如米,成为今日最风靡西方国家的东方诗人。人人鱼贯来到中国,寻找寒山子的踪迹,临摹他的行径,成为艾略特所谓的一辈子也读不完赶不上的诗人典范。寒山子,正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在七首岩的《远求》园里,从诗意萦绕的寒山道,到天下独一无二的金蟾蜍奇石,再走进《小千剧场》,聆听了寒山和拾得的千年对话,我们终于会看到孤坐石床上的寒山子,在心灵通透大悟后,步上圆月顶峰,而又进一步远去,去追求弥勒。而明代高僧藕益大师礼赞七首岩开山祖师衍如禅师,为 “时人是真时人,弥勒是真弥勒”,是再一次天衣无缝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