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园中的一切智佛
在二千多年前的桑奇时代,五匹马飞翔空中,一只莲足,大塔法轮等,就抽象的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超越,简约深邃,仰之弥高。之后佛之有相,匠人们因手艺高超而万象森罗, 越雕越具象,佛像渐趋千姿雷同,而难见如来藏的本来面目。三线雕之法身像成于2010年,乃陈瑞献大师数十载禅修结晶,白玉色身背飘一线为戒,胸怀二线曰定慧,亦有亦无,皆隐埋诸白影之中。《一切智佛》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能所脱落,离一切相,是名诸佛,此像真空妙有,常乐我净,为佛像雕塑史上的巨大转折。
《一切智佛》安奉于照光住持命名兼题字的《默园》正后方,正面是一匹斑驳残破的花冈石山门,门两边排值漳州蓝花楹,其爆炸力遥憾罗丹的《地狱门》。门两边刊一对联:“得未曾有,空如风情”,乃法师与陈瑞献大师采佛经禅家语言的集联,因刻字的特别安排,“默园”又可分开与对联连读:“默得未曾有,园空如风情”。在平仄与词性等雕虫已成藤葛之时,在 “静默中的获得从来就不是真实的拥有,树园里的空无一直就像是风的爱情”,已在般若空性上达到无间的统一性之时,他们共同撰写了这一“超宽之对”。
《默园》乃照光住持凭慧眼定点甄选,确认可出祖师的石窟,玄幽沁背,密语交应,后崖高处自现金翅鸟王石手印,植被与岩石结构牵灵鹫山远韵,以及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芬芳,是天然芒果树环生,《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尊者说法的“庵罗树园”的重现。尊者在经中问31位菩萨:“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众菩萨都以为一定先有两个才会有不是两个,但是“不二”是没有两个,也就是只有“一个”。最后文殊菩萨转向维摩诘尊者问他的看法,维摩诘黙然无言,而引发文殊的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他们都以一体无二面的圆融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就是照光住持命名《默园》的出典,也就是如米的诗意“对真知唯一的诠释是沉默。”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废名闻全球的巴米扬大佛,当时全世界一片哗然,令世人无比愤慨悲痛。瑞献大师看到在塔利班的滚滚炮火浓烟灭后,山壁留下的巨大的钥孔般的空洞,通向空无,尽显《无量义经》的经义:“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他依照巴米扬大佛灭去的轮廓,创作出完成此山门前的小稿。在一展出时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特来观看小稿,瑞献告诉他说身为佛弟子,他要谢谢塔利班,让他再次看到了无常与成住坏空的一种必然和美。杨荣文感慨的说,“别人看到毁灭,陈瑞献却看到了新的启示。” 真空有钥,妙有无门。默园中的一切智佛 在二千多年前的桑奇时代,五匹马飞翔空中,一只莲足,大塔法轮等,就抽象的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超越,简约深邃,仰之弥高。之后佛之有相,匠人们因手艺高超而万象森罗, 越雕越具象,佛像渐趋千姿雷同,而难见如来藏的本来面目。三线雕之法身像成于2010年,乃陈瑞献大师数十载禅修结晶,白玉色身背飘一线为戒,胸怀二线曰定慧,亦有亦无,皆隐埋诸白影之中。《一切智佛》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能所脱落,离一切相,是名诸佛,此像真空妙有,常乐我净,为佛像雕塑史上的巨大转折。 《一切智佛》安奉于照光住持命名兼题字的《默园》正后方,正面是一匹斑驳残破的花冈石山门,门两边排值漳州蓝花楹,其爆炸力遥憾罗丹的《地狱门》。门两边刊一对联:“得未曾有,空如风情”,乃法师与陈瑞献大师采佛经禅家语言的集联,因刻字的特别安排,“默园”又可分开与对联连读:“默得未曾有,园空如风情”。在平仄与词性等雕虫已成藤葛之时,在 “静默中的获得从来就不是真实的拥有,树园里的空无一直就像是风的爱情”,已在般若空性上达到无间的统一性之时,他们共同撰写了这一“超宽之对”。 《默园》乃照光住持凭慧眼定点甄选,确认可出祖师的石窟,玄幽沁背,密语交应,后崖高处自现金翅鸟王石手印,植被与岩石结构牵灵鹫山远韵,以及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芬芳,是天然芒果树环生,《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尊者说法的“庵罗树园”的重现。尊者在经中问31位菩萨:“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众菩萨都以为一定先有两个才会有不是两个,但是“不二”是没有两个,也就是只有“一个”。最后文殊菩萨转向维摩诘尊者问他的看法,维摩诘黙然无言,而引发文殊的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他们都以一体无二面的圆融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就是照光住持命名《默园》的出典,也就是如米的诗意“对真知唯一的诠释是沉默。”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废名闻全球的巴米扬大佛,当时全世界一片哗然,令世人无比愤慨悲痛。瑞献大师看到在塔利班的滚滚炮火浓烟灭后,山壁留下的巨大的钥孔般的空洞,通向空无,尽显《无量义经》的经义:“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他依照巴米扬大佛灭去的轮廓,创作出完成此山门前的小稿。在一展出时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特来观看小稿,瑞献告诉他说身为佛弟子,他要谢谢塔利班,让他再次看到了无常与成住坏空的一种必然和美。杨荣文感慨的说,“别人看到毁灭,陈瑞献却看到了新的启示。” 真空有钥,妙有无门。
一切佛之面目
文/陈瑞献
桑奇大塔仅以空马法轮,莲座足印象征佛陀,桑奇之美学考量,放诸今日,其新锐一焉,如出家逾城一作,时空位置不同之空马五匹,擎华盖拂尘,似动画暗喻太子之出离,唯太子无影。佛之有相,盖桑奇后事。佛像艺术自犍陀罗以还,经不同时地不住轮翻,各匠人于具象各擅其昌,迄因手艺高超而森罗万象。唯有蒂已夥于空花,遮玄珠而晦明环,见真面目悟缘起性空之初烛,或桑奇之前事,遂有待再提醒点亮。2014年10月,常圆大师偕徒暨漳州七首岩寺住持照光法师,光临我古楼画室,大师直面书架上之三线一佛雕像,揽空自照,镜里寂然无踪,犹大师暨古往今来一切佛之全息自性投影,乃一针而无缝之见证,主客相忘于初见,奇哉,奇哉。三线雕成于2010年,乃我数十载禅修结晶。而三多义,闻思修,佛法僧,心佛众生,三德密藏,白玉色身背飘一线曰戒,胸怀二线曰定慧,三线均没骨,似幽幻舞,亦有亦无,皆埋诸白影之中。影非黑而白,乃因佛身为一幻相轮廓所聚,倘取一浮动蜻蜓之眼观之,由远见佛,渐近渐濛而至停附其身之上,立见云雾缭绕起伏,复绕之旋飞,像则一线全无,更无三线之假有可言,犹舟子于海上穷追水平之线,愈追愈入空濛,何线之有?此般若,真空妙有,常乐我淨之雕像,未之见也。三线佛像诞生旋已七年,彼孤立空中,独排众请,等个人来,此人数十年洞中独坐,法云锁穴,定香内薰,不可名状,不可形容,不可多说。
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