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献,1943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的一个小岛,祖籍中国福建南安,幼年时来新加坡读书,后毕业于南洋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陈瑞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研究机构——法兰西艺术研究院驻外院士,获选时年仅44岁,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驻外院士中唯一的东南亚艺术家。
陈瑞献通晓华文、英文、法文和马来文。在当今地球村的艺术长河里,他以其独特卓越的成就,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油画、水墨、胶彩画、版画、雕塑、纸刻、篆刻、书法、佛学、哲学、美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尽领风骚,举世瞩目;此外,他还精通饮食文化、园林艺术和服装设计。陈先生学贯中西,尤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推崇备至,情有独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其传播而奔波劳顿、身体力行,硕果累累。1968年迄今已出版各类著作36种;1973年至今在世界各地数十次举行个人艺术作品展及联展,荣获多项国际性大奖;1998年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名,他的彩墨画《大中直正》入选为《世界人权宣言》新版本插图。2003年,荣获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新加坡政府卓越功绩服务勋章,并获南大名誉文学博士荣衔。陈瑞献先生在新加坡建有“陈瑞献艺术馆”。在中国的青岛,建有“一切智园——陈瑞献大地艺术馆”。
新加坡艺术巨匠陈瑞献介绍
陈瑞献,1943年生于印尼,新加坡公民,从小在新加坡受教育,并在法国大使馆任新闻官24年。他原籍福建南安。通晓华文,英文,法文,马来文四种语言。
陈瑞献成名很早,他于1978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暨艺术骑士级勋章,85年法国艺术家沙龙金奖章,87年获法兰西艺术研究院院士(朱德群以法籍画家是97年,吴冠中是2000年入院,2002年赵无极入法兰西艺术研究院),2003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等等。在其风华正茂之年,就在充满傲慢和偏见的西方世界艺术中心,标点了一个来自东方的文化符号。
陈瑞献的根在中国,始终以自己是华人而骄傲。中国学界泰斗季羡林称赞他“代表着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未来”,他惊讶“陈瑞献现象”觉得这样的人只有出现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universal的全才,才可并论:他称陈瑞献是“文艺复兴的全才”。他引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除了称他为天才,就没有别的称呼了。”著名作家余秋雨感叹他是“亚洲艺术界一个真正的奇迹”!吴冠中则说:他是“东方青年的楷模,杰出的炎黄子孙。”吴冠中先生与陈瑞献大师30年的友谊和深厚的情感,吴冠中每次去新加坡都住陈瑞献家里,陈瑞献在新加坡帮他办展,这也促成吴冠中先生晚年决定将他的作品捐给新加坡,新加坡国家为吴冠中建了一座个人艺术馆,成为中新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也轰动了全世界艺术圈。
在2003年的新加坡国庆授勋典礼上,新加坡总统纳丹将崇高的“功绩奖章”授予陈瑞献。总统在颂辞中说:“集作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雕塑家,设计家和跨文化思想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陈瑞献先生,无论在新加坡与国际上都久享盛名。他的作品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观,蕴含着世界主流哲学的精髓,他的风格不断演变,一直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寻求突破。
“他是新加坡最活跃的著名文化大使。”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苏瓦布主席(Schwab)说:陈瑞献获颁得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他向陈瑞献加强新加坡的软实力及对世界的外交与跨文化的了解所作出的贡献致敬。
陈瑞献今天是东南亚在世的画家最高画价的记录持有人:2012年北京保利举行的“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中,陈瑞献的油画作品《月圆时候》以1897.5万成交。2014年在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他的水墨画《八大山人像》以人民币2070万成交。
《纽约时报》在报道他的作品打进中国市场时,也觉得意义重大:“一个小国出了一位像他这样有才能,受国际认可的艺术家,才明确地让新加坡在国际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他与南非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合作的一幅上色石版画《团结系列》,由曼德拉家族与英国拍卖行邦瀚斯(Bonhams)安排在香港拍卖,经30多回激烈竞拍后,以港币352万(新币63万)售出。
2012年10月15日,由中国全国政协,中国文联,北京大学,香港文化总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为陈瑞献主办的画展正式揭幕,这也是全国政协首次在礼堂为一个海外华裔艺术家举办个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画展,细细的品味展出的50幅作品。贾庆林主席他说:“瑞献先生不仅是一位大师级的画家,也是文学大师和佛学大师,因此每一张作品都有深刻的内涵,这是难能可贵的。”
而陈瑞献说,我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我成长,学习,生活与创作的家园,那就是新加坡;一个是我的血脉与文化根本的原乡,那就是中国。我曾经带着毛笔走到世界的许多地方,在高规格的礼待下,我走到了世界最古老,也是最权威的法兰西艺术研究院,英国的伦敦巴比肯文化中心,走到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走到印度新德里现代艺术馆,走到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双年展,还有圣马可广场等等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除了让受众欣赏中华诗文艺术的特殊之外,我也让毛笔去感染不同领域,不同时空的文化风情,从而让它流露出一种跨文化的色彩。我用中国的“永字八法”来诠释西方的罗马字母,也同时拿起西方的油画笔,让它画出中华水墨的一点笔触与趣味。今天在这里展出,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华族艺术工作者,扎根在强大、肥沃的母族文化的土壤上,用一生的岁月,跟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作双向的交流,所产生的一种世界性的观瞻。这也可以说是对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文化理想的探讨结果。
2017年6月,陈瑞献为东盟十国亚细安50周年创造大石雕《Asean50》,地点恰好在龙海市港尾镇的工厂里,七首岩住持释照光去新加坡苦苦寻找七年的瑞献大师终于结上更深的缘分。70岁后陈瑞献就隐居了,在新加坡几乎不见任何人,因为与漳州特殊及不可思议的缘分,76岁的陈瑞献已去六趟漳州,狂热地创作着,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无私且出资捐款帮七首岩打造了《默园》《寒山子远求园》《一切智佛》《乞吉钟》《香象渡河》《金文殊菩萨》及七幅油画等等,赢得了广大的民众的爱戴。在漳州众多人士与文化人及照光法师两年不懈的努力劝说下,陈瑞献大师终于松口答应,为了中新文化的更深层次的交流,也响应习总书记的最新阐述的亚洲文明共享,还有一带一路的相互融通的多元合作,他将效法法兰西艺术院士吴冠中老先生捐赠艺术品馆给新加坡建艺术馆,同为法兰西艺术院士的陈瑞献大师,也将无偿的捐出约二百幅重要作品,献给他的家乡闽南漳州,建一个艺术馆,回报给祖国母亲,推动中新两国的文化事业。同时设立5000万人民币的陈瑞献基金奖,届时他将邀请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苏瓦布主席诸友访问福建漳州。
综上所述:特向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抓紧难得的契机,派出分管市领导,详细研究,拿出对接陈瑞献先生的方案,或赴新加坡访问交流,沟通了解陈瑞献大师的要求和想法。也可邀请陈瑞献大师再次访漳,为促进中新两国文化事业发展增加新内涵。
2019.06.28日